?端午假期,市民游客暢享“文化和自然遺產日”潯味非遺盛宴
九江新聞網訊(夏宏?邱春梅)聽風入夏,蒲艾悠香,五月初五,歲至端陽。包粽子、國風古韻游園、看非遺展演………端午假期,由九江市文廣旅局主辦,九江市演藝中心、九江市文研(非遺)中心、潯陽區(qū)文旅局、潯陽區(qū)湓浦街道辦事處、潯陽區(qū)文化館聯(lián)合承辦的2024年“文化和自然遺產日”端午非遺民俗主題活動在浪井廣場舉行,不僅有豐富多彩的民俗體驗活動,還有與非遺傳承人面對面,零距離接觸非遺技藝,暢享潯味非遺盛宴。
端午民俗賽
6月10上午,浪井廣場熱鬧非凡,包粽子大賽、吊籠撞鴨蛋、童趣滾鐵環(huán)、親子陀螺賽等多項民俗傳承、文化惠民活動一個接著一個,讓參與者興致盎然,不少游客參與其中,與本地居民同臺競技。
卷粽葉、塞粽米、綁粽子,手腳麻利,一氣呵成,忙壞了參與包粽子比賽的市民和游客們。
本地居民張大媽說:“人多熱鬧,這比在家包粽子好玩多了!”游客高先生說:“這是第一次在外地過端午節(jié),感覺就像在家里樣,活動豐富多彩,很開心?!?/span>
不想動手參與的市民和游客,還可以在廣場看潯陽八景剪紙展、九江威風鼓、舞獅、高蹺、雜技等,在趣玩中感受潯陽的文化習俗,品味傳統(tǒng)節(jié)慶的文化韻味。
國風古韻游園
6月10日下午,庾亮樓廣場舉行了國風古韻游園活動,“小仙女”們圍在古風漢服換裝秀、戲曲化妝秀攤位前換裝、化妝,灌嬰巡游、陶淵明、李白、白居易、周敦頤、岳飛等古風人物展示巡游打卡則將浪井廣場變成了流動的舞臺。
古風漢服換裝秀區(qū)域,市民和游客沉浸式體驗不同漢服風格,或飄逸素雅,或雍容華貴,或可愛頑皮,讓大家近距離感受到不同種類、不同風格的漢服之美,呈現了一場視覺盛宴,了解了漢服的文化內涵,體驗漢服獨特的人文魅力。
戲曲化裝秀區(qū)域同樣圍著不少人,其中不乏青少年。提拉、打底、提亮、腮紅、修飾眼睛、畫眼影、描眉毛、畫嘴巴……圍攏的人群紛紛躍躍欲試化上戲妝,體驗戲曲扮相,過一把“名角兒癮”。
“挑腳、水袖抖起來……”廣場上,正在給小朋友拍照的秦女士表示:“女兒是個戲迷,一看到戲曲妝容就挪不開腳,這次過足了癮?!?/span>
非遺展演尋遺煥彩
當日的重頭戲是晚上的非遺展演活動。19時許,浪井廣場西廣場的舞臺上,多項國家級非遺項目紛紛在舞臺展示、展演,讓市民、游客在喜慶祥和的氛圍中暢享端午“非遺大餐”。
熱鬧的小廣場上人群熙攘,伴隨著鏗鏘有力、欲揚先抑的鑼鼓聲,一條金色錦龍翻騰起舞,龍獅表演瞬間燃起全場歡騰。
隨后,國家級非遺武寧打鼓歌、修水全豐花燈、湖口青陽腔、九江山歌對唱、歌舞表演唱《奉香茶》等精品節(jié)目輪番上演,不僅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各地非遺之美,生動展現了九江非遺的深厚底蘊,讓觀眾既享眼福、又享耳福。
除了非遺展演外,民樂合奏、獨唱《李白的詩》、黃梅戲對唱等也引來了現場觀眾陣陣喝彩、掌聲不斷。
群眾盡情施展才藝,游客收獲歡樂體驗。自2024“廬山杯”長江經濟帶龍舟邀請賽以來,潯陽區(qū)先后開展了豐富多元的文旅活動,取得了市民、游客兩相宜的良好成績。文旅+商貿、文旅+體育等系列文旅+活動集知識性、趣味性、觀賞性、參與性為一體,吸睛又“吸金”,有效帶動了潯陽區(qū)文旅經濟發(fā)展。
在九江市文廣旅局及相關單位的支持下,潯陽區(qū)將繼續(xù)用好非遺等優(yōu)勢文化資源,搶抓節(jié)慶文旅消費旺季,持續(xù)推出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旅產品和文化惠民活動,推動潯陽區(qū)文旅產業(yè)深度融合高質量發(fā)展。
責任編輯: